本文共 172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。
这是 Weex Tips 系列文章中的一篇,汇总目录在 。
如果看完了上边的链接,对 Weex 生命周期的理解应该很到位了,可以简单总结成这么一张图:
注:在新版本的 JS Framework(>0.15.6)中才支持
destroyed
生命周期。
注意这几个生命周期函数 init
、created
、ready
、destroyed
和 data
、methods
属性是平级的,不要将其放在 methods
中,虽然当前版本兼容这种用法,以后也有可能会放弃支持。
除此之外,不建议在根对象上定义其他属性,数据应该放在 data
属性中,自定义的方法放在 methods
中,方法的执行环境(this
)是当前组件对应的 Vm 对象,接口参考:。
在 init
方法执行时,刚初始化了内部变量,添加了事件的功能。此时还没有执行数据绑定,也没有创建 Virtual-DOM ,所以不能通过 this
获取到 data
中的数据,不能调用到 methods
中定义的方法,也不能获取到 Virtual-DOM 的节点。
可以在这个方法中可以初始化一些内部变量,也可以绑定一些自定义的事件。
created
的名称有点令人迷惑,会让人以为节点全部都创建完成了,其实只是刚完成了数据绑定,还没开始编译模板。此时可以通过 this
操作 data
中的数据,也可以调用 methods
中的方法,但是获取不到 Virtual-DOM 的节点。
由于还没开始执行节点的渲染,可以在 created
方法中修改 data
中的数据(例如某些需要动态计算的属性),此时的修改不会触发额外的渲染。
ready
开始执行时,表示当前组件已经渲染完成。这个过程是自底向上触发的,会首先先执行子组件的 ready
方法。也就是说,在父组件执行 ready
时,所有子组件都已经渲染完成,而且已经执行完各自的 ready
方法。
此时可以通过 this.$el(id)
获取到节点的 Virtual-DOM,也可以通过 this.$vm(id)
获取到子组件的 Vm 实例。
不过,在 ready
方法中要小心地操作 data
中的数据,避免频繁赋值,因为此时已经完成了数据和 UI 的绑定,每次修改值都可能触发局部页面重新渲染。建议先取出需要频繁改动的值,然后等操作执行结束后,再一并赋值:
module.exports = { data: { count: 0 }, ready: function () { var count = this.count; for (var i = 0; i < 999; i++) { count += Math.random(); } this.count = count; }}
如代码所示,在修改 this.count
前先获取它的值,在执行完操作后再赋值回去,如果在循环体中直接设置 this.count
的值,页面将触发 999 次局部刷新,很可能会导致页面卡顿。
对于复杂的数据对象,也建议用 取值 -> 修改 -> 赋值 的方式更新数据。
destroyed
方法将在组件销毁(通常是页面跳转)时被调用。和 ready
类似,它也是自底向上执行,先触发子组件的 destroyed
方法,再触发自身。而且框架会先执行开发者定义的 destroyed
方法,然后再清除内部属性。
如果添加了一些属性到全局或者 this 上,建议在 destroyed
方法中手动清除,避免内存泄漏。
无论在何时,都不建议获取 Vm 和 Virtual-DOM 内部属性,这部分数据对开发者是透明的,而且在版本迭代过程中很可能会修改。
如果有特殊开发需求,建议联系 Weex 开发组的同学讨论解决方法。
转载地址:http://tnkda.baihongyu.com/